鬼故事

刘向《说苑》卷5贵德《路温舒-尚德缓刑书2》诗解7先王治狱宁失不经今狱苛深平者多患

鬼故事 https://www.szbce.com 2022-07-16 21:23 出处:网络 作者:情真意深义薄云天编辑:@鬼故事
  刘向《说苑》卷5贵德《路温舒-尚德缓刑书2》诗解7先王治狱宁失不经今狱苛深平者多患  题文诗:  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也;  昔秦之时,羞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  贵治狱吏,正言谓之,
  刘向《说苑》卷5贵德《路温舒-尚德缓刑书2》诗解7先王治狱宁失不经今狱苛深平者多患

  题文诗:

  臣闻往者,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吏也;

  昔秦之时,羞灭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

  贵治狱吏,正言谓之,诽谤谒过,谓妖言故,

  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

  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

  此秦所以,亡天下也.方今海内,赖主厚恩,

  无金革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妇,戮力安家,

  天下幸甚;然太平之,未洽者由,狱乱之也.

  夫狱也者,天下之命,死者不生,断者不属,

  书曰与其,杀不辜者,宁失不经.今治狱吏,

  其则不然,上下相驱,以苛为明,苛而深者,

  则获公名,公而平者,则多后患;故治狱吏,

  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

  如此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

  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圣人所以,

  伤太平之,未洽以是.刑罚不中,民无所措.

  刑不可废,专任国亡,德不可无,礼义兴邦.

  【原文】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15,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16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王17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18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19安家,然太平未洽20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21。”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22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

  【注释】


  15、文学:先秦时期曾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作都称为文学,这里指文教方面的事。
  16、遏过:防止过失。
  17、盛服先王:竭力服膺先王的人。先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等行仁义道德的帝王。
  18、金革:兵革,这里指战争。19、戮力:并力,尽力。
  20、洽:协调。21、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语出《尚书·大禹谟》。不经:不合常规。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出处: 《尚书·大禹谟》
  注解:辜(gu):罪。不经:不遵守规矩。
  句意: 与其要杀害一个无罪的人,宁可自己承受不按法办事之罪。(这是对执法者判决时需要审慎而言)

  22、大辟:死刑。

  【译文】

  “我听说秦朝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其中一条现在还存在,就是负责审案的官吏违法判案的问题。秦朝时候,看不起文学,崇尚武勇精神,轻视奉行仁义的人,重视负责判案的官吏,正直的言论被认为是诽谤,阻拦犯错误的话被说成是妖言,所以那些衣冠整齐的儒生在那时不被重用,忠良恳切的言辞都郁积在胸中,称赞阿谀声天天响在他们耳边,虚伪的赞美迷住了心窍,而实际上存在的祸患被遮蔽、掩盖住了,这就是秦朝失去天下的原因。如今天下靠着陛下恩厚,没有战争的危险和饥饿寒冷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安家,但是天下太平还未完全实现,原因就是判案的人把事情搞乱了。判案,这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被处死的人不能复活,人被砍断了肢体不能再给他接起来。《书经》上说:“与其杀死无罪的人,宁愿犯不遵守成规旧法酌错误。”现在负责判案的官吏便不是这样,上下相互驱使,把苛刻当作严明,判案严厉的获得公道的名声,判案公平的后来多有祸患。所以负责判案的官吏,都想把人置于死地,并不是他们恨别人,而是他们求得自身安全的办法就在于置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血在街上漂流,受刑的人并肩站着,处死刑的人计算起来每年数以万计。这是奉行仁义的圣人感到悲伤的原因。太平未能完全实现,都是因为这引起的。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