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

教育没有救世主

鬼故事 https://www.szbce.com 2022-05-10 18:12 出处:网络 作者:陈士同编辑:@鬼故事
  “救世主”,是基督教徒对耶稣的称呼。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降生为人,是为了拯救世人。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救世主的指称范围也在不断的放大,像对于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时
  “救世主”,是基督教徒对耶稣的称呼。基督教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降生为人,是为了拯救世人。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救世主的指称范围也在不断的放大,像对于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时代英雄,人们往往也称之为救世主。不论世事如何变迁,但救世主被赋予的使命从未发生本质的改变,只是意涵的指向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已。无论疾苦悲伤,救世主都肩负着拯救人类苦难的重任。
  显而易见,救世主被普罗大众赋予无所不能的超凡本领,他可以解决所有的宇宙人世间所有的不顺、烦恼和苦难。既然有如此的神功,那么就关乎人世苍生的教育而言,救世主同样可以解决其中的纷争与困厄。不可否认,在“教育的理想国”中,这种思维确实存在,而且还占有了很高的话语权。从宏观的高度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邦,科教兴国”等诸如此类的思想不论如何世殊时异,它们都不会过时。正是意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高至低,不同层级的政府都从形式上大兴“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执政为民理念的作用下,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教育及其与之相关的变成每个地方最为抢眼的风景线。在掌握话语权者的意识形态中,校容校貌亮起来,代表着距离教育振兴、教育繁荣为期不长。殊不知,外观再融合光鲜亮丽、花团锦簇,如果内里空虚,甚至肮脏,诚如刘伯温所绘的橘柑般,怎么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振兴。就是说,不论是教育的顶层管理者,还是地方各层级的管理者,纵使其对教育抱有多么赤诚的情怀,以少数人之力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更不要说教育的振兴了。
  国家政府的高度审视教育,不论是出台的各种指导方针与政策,其出发点都是好的,而且设计的蓝图大有“大同世界”的兴味。可是,这些理论的勾画一旦回到现实时,真正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为数不多。制度的设计、政策的引领固然很好,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可谓是瓶颈遍布。一个国家的教育仅以政府之力稍显乏力,所以就施行教育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引进社会力量办教育。可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下,社会市场进军教育,更多是以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在这种思维的作用下,社会资本的引入,尽管短时间对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是由于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终极目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审视,会给教育的发展埋下很多隐患。之所以这样说,源于对一种常识的了解。教育是精神性的经营,与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某种对立。就一个人的成长与教育而言,如果把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注到对物质的追逐上,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精神的涵润。与此同理,社会办学,真正专注于教育,遵从教育本义的为数不多。由于把对商业利润的追求自我主要目标,所以很多社会办学者会把更多的心思耗费在投资利益的回收上。再则,教育本应该远离铜臭味,一旦被裹挟,想不变质变味都难。
  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分析了振兴教育的艰难性,再回到学校和个体。就一个地方的教育而言,不论是从地方政府,还是从社会家庭的角度看,把好的教育都寄托在某一所或几所学校和一个人或少数人的身上。正是投注了这样的心理诉求,所以放眼当下教育就出现了各种新时期特有的教育胜景。教育的规模化、集团化,把教育做大做强成为很多地方政府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工作抓手。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源于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彰显政府为民办事的特色,一方面源于通过创办大集团教育做教育龙头,起到带头引领的作用,以对周边形成辐射,从而带动区域教育整体的发展。不可否认,这种想法在某些方面是好的,但是回到教育的现场,这种把优势聚合到一个点上,造成的结果是一枝独秀。古语云:“一枝独秀不是春。”就局部地区的教育而言,集四方之力培植出所谓的好学校,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一所或几所学校的繁盛是以牺牲大多数学校的利益为基础的。就以现实而言,尽管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推行教育的均衡化,但是城乡学校、薄弱学校与老牌学校之间的差距是永远无法拉近的,而且随着城镇教育对乡村教育优质资源的抽空,这种裂痕会越来越大。从长远的眼光审视,集优质资源办教育,培植一所和多所好学校非但不能促进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反而会对教育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隐性伤害。这种伤害,不是一代人能够疗愈,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辛的努力。
  教育的发展与振兴最终要落到人的身上,所以就有了把振兴教育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身上的普遍性社会现象。如果用病急乱投医来描述这种现象可能不妥,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味。何处此言?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精神化育过程,关涉的因素千头万绪。一个人纵使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实现教育的蓬勃发展。从古至今,不论是教育的守护者,还是教育的经营者,没有哪一位凭借个人之力让教育“换新颜”的。即使教育的先祖孔夫子也只是把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民间,让专属于少数人享受的特权变成了大众可以享受的精神活动,他也没有振兴教育。至于教育大家、名家,以他们之力对其所处时代的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正教育发展一时之风气,像蔡元培,但并没有真正改变教育发展应有的模样。
  教育的发展与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人、一群人掌舵就可实现。“时势造英雄”,在某一个特定时期,有特定土壤的培植,可能会成就少数教育的大家、名人。但是,对一个教育人功过是非的评价不能仅以短期的标准进行,而应该从其为教育良性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多少积极有效的价值为依据。杀鸡取卵,能够即时吃到新鲜的鸡蛋,但是没有了鸡,以后就不可能吃到鸡蛋。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为了短期的效益,尽最大化地掏空可以利用的资源,其对教育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在上帝已经死了的时代,救世主已经不复存在,教育也是如此。对于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普世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经营,每一个与之相关者都应该戒除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思想,立足当地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的应有之义做教育的事情,惟其如此,即使无法实现教育的振兴,也不至于把教育带入歧途,使其变质变味,贻害苍生。
跟帖评论:   教育人的老师们现在已经功利主义!!!可能是培养老师的各师范院校的教授,就是这样教育培养自己的学生,所以学生毕业后当老师,就变成急功近利!有样学样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从国家体制上去考虑解决方法,要么社会上会出现一个人,以石破天惊的魄力,影响并改变现有教育模式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统计